许艳华:三方面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保持领先优势
“当前,我国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巨大,但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动力电池产业必须与时俱进,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近日举办的2024泰达汽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
许艳华分析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技术路线多元化,固态电池是重要方向之一;二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三是储能电池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聚焦当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动力电池产品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链不断完善,性能持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形成全球领先的发展局面,并培育了世界级的电池企业,为新能源汽车从培育期走到普及期贡献了力量。
在许艳华看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很重要一点就在于坚持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同时发展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全球只有中国形成了这一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0.6GWh,累计同比增长32.6%,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0.8GWh,占总装车量33.8%,累计同比增长4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9.8GWh,占总装车量66.1%,累计同比增长28.6%;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实现装车。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体现出在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大主要技术路线基础上,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产品加速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迈进。”许艳华说。
许艳华分析指出,从全球角度看,更安全、更高比能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是重要方向,全行业也都在聚力攻克高比能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难题。
反观中国市场,2030年前,仍是高比能液态电池、磷酸铁锂系电池为主的市场格局,电池性能会持续提升;2035年前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在车端应用比例会增长,预期将达到10%或更高,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池领域会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池全产业链企业已积极在全球布局。据电池联盟统计,16家镍钴锂金属资源企业在11个国家部署产能,18家四大材料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10家电池生产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规划产能超过500GWh;2023年,动力+储能电池出口已占到总出货量的21%,同比增长约10%;在海外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接近30%,四大材料出货量占全球75%左右。
许艳华强调,当下及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面临诸多挑战,但挑战中也蕴藏机遇,全产业链上下将携手共同应对挑战。
根据国际能源署2024年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预测,在成本下降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760GW以上;在“净零”情境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国际能源署的结论进一步确立了电池储能是未来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许艳华说,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科学家都在进行不同的储能技术路径的研究,从商业化可持续角度来看,电池储能在整个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许艳华补充道,中国电池产业抓住了储能电池发展机遇,形成动力、储能电池比翼双飞的发展局面。“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15%,占电池出口约17%,未来根据对全球储能市场预测,储能电池将占电池总出货量的30%左右,储能电池发展必将赋能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