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况?5月100家房企融资总量大降!这5家成功发债,民营房企融资困境迎
5月房企融资规模继续下降。
研究机构统计显示,5月份,10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519.75亿元,环比大幅下降,单月融资规模为2019年以来第三低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作为首批创建信用保护合同发债的示范房企,已有5家民营房企相继成功发债融资,这意味着民营房企的融资困境迎来破局业内人士预计,伴随着中央房地产金融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房企整体融资前景乐观,融资活动将逐步恢复
融资规模环比大幅下降。
柯睿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月份10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519.75亿元,环比下降40.3%,同比下降50.2%单月融资规模为2019年以来第三低其中,债券发行375.07亿元,环比增长0.6%,同比下降35.2%
已发行债券中,境外债券约61.07元,环比增长366.9%,同比下降80.9%国内债券发行314亿元,环比下降12.7%,同比增长21.1%,其中公司债券发行145亿元,环比下降20%,同比增长50.3%中期票据发行93亿元,环比增长2.7%,同比下降23.4%融资券发行30亿元,环比下降65.9%,同比下降25%国内发债主体基本还是央企和国企
从融资成本来看,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5月份100家典型房企融资成本为4.81%,环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境内融资成本为3.73%,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发行主体仍集中在中海,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国企海外融资成本为10.38%,较上月大幅上升6.58个百分点,主要是4月份仅远洋运输集团发行了一只低成本绿色债券5月份,中粮和大唐因为交易所要约,发行了三个优先票据,融资成本比较高
对于5月份融资规模较3,4月份出现明显下滑的原因,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作为融资主力的国企在过去几个月已经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因此5月份融资规模有所下降,而民营房企融资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
就企业具体表现来看,中海和保利发展5月发债金额最大,两家公司融资总额均为60亿元中海在5月份发行了30亿元的公司债券和30亿元的中期票据,而保利也发行了30亿元的公司债券和30亿元的绿色中期票据5月份有17家公司发债,发债公司数量较上月减少5家从发债年份来看,最长的是保利地产发行的一只12年期ABS从债券发行利率的表现来看,金隅集团发行的一只30亿元超短利率为2.08%,最低此外,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均发行了利率低于3%的债券
民营房企融资迎来破局。
虽然房企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但在监管层的大力支持下,民营房企融资迎来破局。
日前,深交所宣布,市场首笔民营房企信用保护券业务正式落地,为龙湖供应链ABS提升了融资信用等级,标志着支持民营房企债务融资的创新工具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消息显示,龙湖供应链ABS发行总规模为4.02亿元,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利率为3.50%,投资者认购倍数为2.36倍基础资产是对龙湖供应链上游306家中小型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对应的信用保护证书名义本金为4000万元,保护标的发行规模为4亿元
5月下旬,作为首批创建信用保护合同发债的示范房企,龙湖,美的地产,碧桂园,旭辉,新城控股等5家民营房企相继发债其中,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是美的地产,成功规模10亿元,4.5%的票面利率远低于民营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债券发行+信用保护的模式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提高债券融资的信用水平,提高债券发行效率
日前,中债信促公司与上海银行成功创设信用风险缓释证书,助力新城控股发行2022年第一期10亿元中期票据本期创设的信用风险缓释证书总额为1.3亿元CRMW创造+债券发行有效提高了标的债券的市场认可度,降低了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
柯睿研究中心认为,5家民营房企作为示范房企,释放出监管层希望通过优秀范例引导房企融资回归正常轨道的信号同时,5家房企均为民营企业,这也体现了监管层对优质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希望减少投资者对后续认购相关债券的担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中国研究院企业部研究总监刘水也认为,目前民营房企融资困难,亟待修复头部民营房企发债获得信用保护工具加持,意味着政府扶持民营房企的融资措施正在加速,民营房企融资困境被打破,对后续市场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多的房企将遵循类似的信用增级措施进行债券发行和融资
5月以来,监管层在房企融资方面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日前,央行,银监会,证监会,深交所等部门提出支持房地产的金融措施,包括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允许优质房企进一步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鼓励优质房企发行公司债并购风险房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同策研究院应岱臻认为,伴随着中央房地产金融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整体融资前景乐观,融资活动将逐步恢复。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