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焦点网 - 专业财经新闻门户
当前位置: 时代焦点网 -> 企业

云原生成资本新宠对话网易副总裁汪源:服务网格是下一波比拼的重头戏

发布时间:2021-10-27 19:24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2687   

云原生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未来,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云原生的关键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企业生产环境,因此云原生应该完全生化化是共识。

云原生成资本新宠对话网易副总裁汪源:服务网格是下一波比拼的重头戏

在网易数字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对云的发展做了形象总结。“所有新技术将基本形成技术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基础设施化的发展过程。过去十年,云经历了从产品到服务的过程,现在更注重以应用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比如云原生技术。”

在云原生领域,除高淳、红杉、经纬、IDG等一线风投外,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金山云等CVC也已部署,资本市场空前活跃。云原生投资规模超百亿元,新一批独角兽企业正在加剧市场繁荣。

那么,下一波云原生竞争的亮点是什么呢?近日,网易副总裁、网易数字帆船总经理王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有两个方向,一是云原生操作系统,二是服务网格。

DevOps已经被广泛接受。

云原生的概念包括微服务、容器、持续交付和DevOps。简而言之,R&D人员以微服务架构的形式开发现代应用,以敏捷的方式完成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运营和R&D团队以DevOps的方式合作。为了在基础设施层实现敏捷性,应该在容器化的环境中部署相应的应用程序。

微服务的诞生推动了容器技术的普及,容器技术的存在也保证了微服务的落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运行着大量的集装箱,因此需要解决集装箱的排列问题,而Kubernetes等集装箱排列系统最常用于管理。

何洪堡表示,容器本质上解决了如何将云的原始应用与下沉的云基础设施解耦的问题,市场正在从通用走向多元化。在Docker之后,还有安全容器、边缘容器、无服务器容器等等。

“云计算是新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云计算到云原生,DevOps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发展为各种Ops,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敏捷开发。”在何看来,DevOps解决了提高效率的问题,但DevOps也让应用变大了,所以被迫拆分服务,做微服务。他拥有丰富的架构设计和研发管理经验,对大型互联网业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与DevOps和容器相比,微服务“有一些应用,但成熟度有待进一步发展”。何洪堡解释说,有“微观”和“维度”的问题。王超,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SaaS产品部技术专家组成员,负责能力开放平台,服务治理平台,移动云韵网盘等产品和项目的研发。

网易数帆轻舟产品总经理陈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服务最初其实是开发者的一个技术框架,但是这个技术框架影响了运维人员,研发中不应该注意的部分现在会下沉到平台。如果要解决一些微服务的运维问题,就要引入服务治理的概念。然而,平台上的治理能力和应用程序中嵌入的治理能力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必须有一些方法来消除这些差异。。

微服务正在等待服务网格的成熟。

“可以看到,云原生技术栈近年来越来越规范,传统企业的问题在于缺乏微服务架构的软件人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正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或者说能够实现微服务架构的厂商能够发展得更好。”陈伟说。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分解服务时,如何更好地做好运维成为一个难题。”何洪堡认为,服务拆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散服务,而是为了在分布式条件下更好地协作,这就需要服务网格的进一步发展。

2019年是服务网格发展的第一年。如果K8S是一个新的Linux,那么服务网格将是下一个K8S,无服务器的我

“云原生技术的应用层架构趋势是微服务,因此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如何让微服务真正落地生产环境,这就需要服务网格整套技术体系的成熟。”王元告诉记者,云原生从容器开始,第二步是容器的统一资源调度,第三步是面向应用的云原生落地。服务网格在基础设施层面满足了高性能、高稳定性和强服务治理能力的需求。

Istio由谷歌、IBM和Lyft联合开发,是一个云原生服务网格框架,与K8S处于同一品系。它有很好的能力和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门槛高、移动库存系统困难、无法支持大规模业务集群、生产层面落地困难等。网易数字粉丝云原生高级架构师裴飞在发布会上的发言中表示,与K8S的江湖地位相比,Istio还有一定的距离,服务网格技术还需要下功夫。考虑到性能、可扩展性和开发语言等因素,云原生平台需要兼容多种通信协议。

Linux基金会亚太区战略规划总监陈辉阳在分析云原生技术应用趋势时表示,“云原生安全、K8S适缘、服务网格互融、混沌工程等细分方向正在被广泛讨论,Web Assembly和eBPF将成为热门技术,可以预见未来解决开发和运维体验的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

低代码被低估了。

从云服务到云基础设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云原生对面向用户的业务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低代码、无代码的开发。当然,争议由来已久。有人认为低代码是“工作”的再分配,也有人认为低代码是行业的毒瘤和虚假需求。

对此,何认为,开发低代码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趋势,但能实现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讨论。

王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低代码的能力可以概括为“中等复杂度的企业应用”,这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也有比较多的案例。但有一些特定的场景并不适用,比如对算法和复杂数据结构要求比较高的、对界面要求特别高的、头部互联网级应用、分析和智能化应用以及系统软件、科学计算等其他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等场景。

“之所以要去做低代码平台,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陈谔表示,现在企业有了很好的云平台和微服务架构能力,却缺乏满足数字化转型应用需求的研发人员,因此低代码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让一个没有长期经过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业务人员也能直接使用云原生平台完成企业级程序开发。

比如在车联网行业,插上了组件、中间件的低代码平台就能开发出车联网80%的应用。“最后这些应用会跑到哪里?我相信一定是跑在一个比较标准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之上。”陈谔在谈起技术趋势时越发滔滔不绝,“我们面向企业用户,不希望给他们带来太多复杂性,所以在有一些事件驱动或定时任务的场景中,我们将低代码的能力内置进去,用户不需要关注是不是运行在一个Java容器中,平台会自动分配一个可运行的函数服务帮助执行。”

陈谔认为,低代码并非是程序员的敌人。相反,通过对重复模块的沉淀,低代码可以解放专业IT人员的生产力,使得开发骨干更聚焦于技术领域,产出更多专业价值。

据信通院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云原生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云原生技术加速向垂直行业渗透,中小规模企业用户显著增多,金融、制造、政府行业比例显著提升,同时IT投入逐渐向云原生倾斜。

而最终,云计算的竞争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竞争。未来十年,或许会有区块链原生、人工智能原生、元宇宙原生的出现,何宝宏认为,十年之后人们要谈的是新型基础设施上原生的应用应该怎么做,那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