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凭创新之力,称雄电池市场
吉利神盾短刀电池靠创新赋能,在电池市场一路高歌,实现称雄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堪称各大车企竞相角逐的核心要素,宛如武侠世界里的 “武林秘籍”。从三元锂到磷酸铁锂,从 CTM 到 CTB 结构,电池技术持续革新。在众多动力电池技术 “流派” 中,短刀电池与长刀电池在技术路线和使用体验方面表现出色。那么,两者相较,谁更胜一筹呢?让我们深入剖析。
用户的痛点一直推动着技术的革新,短刀电池凭借独特 “绝技” 突出重围。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储能的关键载体,其尺寸、安全性、寿命、充电速度及低温性能,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出行体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指出,动力电池的革新要从材料与结构创新的底层逻辑入手。吉利神盾短刀电池践行这一理念,通过结构与材料的双重突破,将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提升到新高度,堪称最新一代 “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 的理想形态与最佳方案。
在安全性能上,神盾短刀电池以 “军工级安全标准” 守护用户生命线。动力电池在碰撞等极端场景下易出现热失控,引发起火甚至爆炸,这是行业难题。短刀电池采用独创的 “田字框架”、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三层夹心底部护板以及快速泄压的防爆阀等,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安全性。短刀电芯还使用湿法双涂层隔膜,韧性强,穿刺时不易断裂且破损孔径小;表面覆盖耐热涂层形成 “隔离带” 抑制热扩散;采用自熔断技术,遇刺后主动坍塌形成绝缘层阻断短路。为验证安全性,吉利进行了诸多远超国标的极限测试,如八针同刺、实弹贯穿。行业一般只做单针穿刺测试,而短刀电芯进行八针同刺,破坏性是单针的 8 倍,神盾短刀电池成功通过挑战。它还是全球首个通过 “实弹贯穿挑战” 的电芯,5.8 毫米实弹打出巨大创伤面,神盾电池仍做到不起火、不爆炸。此外,短刀电池还通过海水冲浪浸泡 48 小时、5000 米高原极寒、高频次刮底、26 吨极限碾压、电池包侧柱碰以及明火炙烤 3 分钟等 6 大 “魔鬼串行试验”,均未出现热失控现象,成为安全性能的行业新标杆。
在电池寿命方面,短刀电芯长度仅 580mm,比长刀电池缩短约 40%,长度短、内阻小,电芯发热量大幅减少,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加上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电芯循环寿命提升至 3500 圈,远超行业平均的 2500 圈,按行驶里程估算可支撑车辆安全行驶超 100 万公里。数据显示,完成 2500 次充放电循环后,神盾短刀电池健康度保持在 87.73%,长刀电池衰减至 83%,差距显著。这意味着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车辆在使用周期内几乎无需更换电池,实现 “一代电池两代车”,消除了用户对电池衰减影响续航和车辆保值的担忧。并且,通过 CTB 简化结构,短刀电池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能量密度达 192Wh/kg,优于长刀电池的 180Wh/kg,也高于多数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为更多循环寿命提供基础。
面对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与充电速度慢这两大阻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难题,神盾短刀电池也有出色表现。其 580mm 短电芯设计,使锂离子传输路径缩短 40%,内阻降低 30% 以上,减少低温能量损耗;18.2mm 的厚度减缓热量散失,如同给电芯加了 “保温层”。在 0℃到 -30℃的不同低温条件下,神盾短刀电池低温续航保持率均高于长刀电池,平均领先 8.7%。在 -30℃极寒环境中,容量保持率高达 90.54%。在快充能力上,神盾短刀电池通过优化碳纳米管管径与电解液配方,将 10%-80% SOC 充电时间缩短至 17 分 4 秒,平均充电倍率达 2.45C,而长刀电池需 26 分钟,充电倍率仅 1.61C。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车辆用户能在日常通勤或长途旅行中快速补能,享受 “充电自由”。在中汽冬测中,搭载神盾短刀电池的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低温充电成绩优异。
从高安全、长寿命,到出色的低温性能和快充速度,神盾短刀电池从用户真实痛点出发,凭借底层技术创新,成为当前 “刀片式磷酸铁锂电池” 的最优解,引领动力电池技术迈向新高度。未来,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 “革新者” 才能引领潮流,而吉利无疑是这样的引领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