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评价指数体系”发布板块四个层面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
日前,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会上,中国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定量,动态描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
该指标体系由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西部大开发研究院研究编制,旨在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发展水平和协调性,将学术严谨性与政策评估相结合,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政策的制定调整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这一指标体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12345来概括,即一个指标体系,聚焦高质量和协调性两个层面,体现地级市,省级区域和城市群三大区域特征,并融合理论基础,数据可靠,方法科学,对策可行四大目标,最终构建涵盖五大发展理念的综合评价指标。
在指标选取上,课题组经过精挑细选,基于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和区域协调共同上,分别从五个发展层次和五个个性进行评价五个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人均消费发展水平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五个人格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公共服务的包容性,要素流动的自由性,生活水平的一致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衡量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
在研究方法上,该指标采用专家打分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加权权重该评价指标体系覆盖mainland China 322个地级行政区,27个省,4个市,从城市,省份,城市群,板块四个层面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教授介绍,该中心团队已完成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计算程序和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层面,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省级方面,分别按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来看,东部省份相对较好,省级五个发展层次结果显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数表明中西部地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中潜力巨大城市群的辐射效应逐渐增强,但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度有待提高,尤其是西部城市群,经济社会资源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导致虹吸现象板块层面,区域差距由东西向差距转变为东西向差距和南北向差距并存,在高质量发展和协调性上,南方优于北方由于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区域协调发展已经从以前的东西不平衡回归到东南西北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仅要解决是否的问题,更要解决是否的问题。董教授在研究分析我国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代表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推进一系列制度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区域板块间协调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