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市场暖意盎然涉及资金超过900亿元
并购市场日前暖意盎然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记者发稿,A股年内已有448起公司并购事件,涉及资金超过900亿元其中,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最多业内人士预计,在制度不断优化和经济转型推动下,2022年并购市场仍将保持活跃
A股年内并购案例超400次
日前,北方导航,华铁股份,三钢闽光等9家A股上市公司同日发出并购重组相关公告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以首次公告日作为统计依据,截至3月2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发生448起公司并购事件,涉及的并购资金约为977.54亿元
今年上市公司并购整体表现活跃,与环境的市场化,法制化有很大关系例如,并购案例的审批也将更加市场化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今年整体金融环境相对宽松,市场有足够的弹药去从事相应的活动而上市公司为了增强行业地位,对于提升规模和转型的要求也比较迫切,主观上有较多动机和动力
实际上,2021年已成为并购市场的大年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2年前瞻》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790宗,较2020年增长了21%,交易金额从2020年历史最高水平下降19%至6374亿美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交易总额的一半
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并购市场仍将维持较高的热度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伴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北交所等试点的推广,预计在全面注册制之后,会有更多的优质公司上市获得融资,这部分企业在完成融资之后,很多需要通过并购的形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预计在政策带动下,今年并购市场仍将活跃
普华永道也表示,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或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转型推动,以及财务投资者的待投资资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数量将与2021年大致相当或略低于2021年
新能源,TMT等领域并购火热
从行业来看,今年以来并购案例频繁现身于制造业中的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在今年以来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中,属于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并购案例分别有55宗,41宗和37宗,位列各申万行业前三位,而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并购案例同样较为突出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仍是新能源领域的并购具体来看,锂电板块伴随着下游需求的高增长,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为减轻成本压力,新能源企业纷纷出手收购上游矿业资产同时单晶硅,烧碱等光伏企业在双碳政策引领下,有收购光伏电厂解决自身绿电的需求陈雳表示,另一个并购高发板块是TMT领域TMT板块产业链长,细分板块多,通过并购补强的机会与需求也较多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主管合伙人刘晏来也预计,包括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在内的热点主题,以及国内对消费经济的普遍关注,未来或将继续促进并购交易,为企业重组和战略变化提供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新能源等热门领域的追逐中,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跨界并购的方式例如,主营业务为园林生态工程的天域生态最近几天宣布,将斥资6.1亿元跨界收购从事锂电池的青海聚之源51%的股权而主营业务为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日前则表示,公司拟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交易价暂定11亿元
跨界并购通常来说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主业稳定提供现金流,通过跨界并购挖深主营业务‘护城河’典型代表就是高耗能企业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并购,通过进入绿电领域,避免自身主业因能耗限制导致减产第二种则是自身主业陷入困难甚至亏损,试图通过跨界并购进行业务转型陈雳表示,前者是对自身的一种补强,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竞争力,而后者则忽略了热门赛道里本身已经存在了很多优质的企业,跨界并购未必能够成功转型得偿所愿
付立春也表示,当前并购的热门领域主要还是出现在新兴行业的同业并购之间,也有一些传统企业为实现业务转型,改善公司收益进行的跨界并购而后者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要更大一些,还可能受到一些市场泡沫或者概念性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陆穗成认为2022年M&A市场有几个主题。一个是德特殊目的收购公司,2022年将是德特殊目的收购公司非常活跃的一年,尤其是对于东南亚的独角兽公司。其次,国际公司将在中国剥离业务。第三,有中国背景的私募基金会非常活跃。第四,香港本地公司或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的一些大股东讨论私有化。目前香港上市公司约有160家,其大股东拥有70%以上的控制权,因此更容易私有化。此外,海外M&A自2015年达到顶峰以来一直在下降,但并未停止。虽然M&A在美国市场已经基本停摆,但中国企业还是很有兴趣看到一些欧洲公司,都是不同行业的。当然规模不会太大,因为规模越大,可能会遇到不同监管部门的审批,估计规模会维持在5亿美元左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