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焦点网 - 专业财经新闻门户
当前位置: 时代焦点网 -> 财经

智能时代路内停车矛盾缘何难解?

发布时间:2022-06-14 10:58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9251   

重庆中心城区路内停车收费涨价后,计费不准,人工管理引发质疑。

智能时代,为什么路内停车的矛盾难以解决。

阅读技巧

最近几天,重庆市中心停车费大幅上涨,引发市民质疑市民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没有听证,停车费贵,停车费不准,停车费不透明专家建议,重庆市相关部门应开展相关研究,优化相关收费政策

现在不仅油价贵,连路边停车费也涨了6月12日下午,在重庆观音桥商圈,重庆市民小文半开玩笑地说,她停车不到6个小时就被收了46元停车费,而以前她只需要30元

最近几天,重庆市中心城区停车费涨价后,市民质疑记者发现,市民反映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不听证,停车费贵,停车费不准确,停车费不透明

根据重庆市中心城区路内停车费新规,重庆市中心城区重要商圈停车费标准为:白天停车第一小时3元/半小时,超过一小时后停车费提高到4元/半小时以前是2.5元/半小时在非重要的商业区,白天停车第一个小时是2元/半小时,超过一个小时后将提高到2.5元/半小时,以前是1元/半小时

增加的费用是多少。

重庆官方文件称,涨价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利用价格杠杆引导机动车更多使用路外设施,避免长时间停车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涨价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解决工资上涨等因素带来的问题

据报道,重庆的路边停车收费管理员人均负责30个停车位按照他们人均每月4500元的工资可以看出,车位收费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的另外,由于收费经理多为临时工,仅拍照生成订单,准确性存疑此外,车主对停车费的去向也有疑问有的收费员私下收费,和车主讨价还价

但从横向对比来看,其实重庆的停车成本并不算太高,几乎与成都,长沙,广州等城市处于同一水平,远低于上海,北京等城市为什么涨价会引起重庆市民如此关注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重庆停车费涨幅确实较大而且这次调价之前,相关部门并没有召开公开听证会,涨价信息一经公布,立刻成为重庆市民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通过调价,能否让群众支付高于原价的停车费,从根本上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其次,重庆当局每年临时占用中心城区道路收取多少停车费这些停车费是怎么分配的为什么不主动向社会公布收支明细或者年报

体验现场停车收费

目前,重庆道路上的大部分停车位仍然是人工收费,辅以POS机或地磁车停好后,收费员打印收据,放在窗口车主离开,收费员收费或者车主扫码支付为此,记者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了现场体验

日前,在重庆高新区湖西街道盛德路,记者11点14分开车进去,一直到11点半都没有人贴单当天在九龙坡区奥林匹克花园,记者13: 57开车进去,收到的订单信息是14: 02记者14: 47离开,订单显示14: 49

记者从上述两次停车经历中发现,拍照生成订单的时间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收费员可以控制订单是否生成如果收费员不积极处理订单,必然会出现逃费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车主停好车后,收费员打印的小票依然被雨水冲走,被风吹走如果店主离开时没有注意到,可能会导致店主没有及时扫码付款,从而导致订单继续被计费

路边停车管理需要创新。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大城市,路内停车管理仍以就地结算为主采用的主要方案是停车收费表和停车装置车主现场确认订单和结算更公平

6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悦来集团麝月创意展示中心智能停车模拟控制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采用AI视频管理模式,大大提高路内停车收费的智能化,订单的生成已经很少依靠人工干预,但欠费在国内仍然普遍存在在石家庄,郑州,徐州等已经全面安装高水平视频的城市,由于缺乏明显的提示和限制,实际收费率仍然不理想就像封闭停车场的视频闸机系统,如果只保留视频,去掉升降杆,通行费就会大量流失因此,如果将AI视频与智能停车设备结合起来进行方案管理,效率优势会更加突出

据记者展厅设置的大视觉数据屏显示,在一些已经全面实施智能无人值守方案的城市,人工管理成本比传统管理模式下降了80%左右,收益翻了一番该模式已在上海,江苏,四川,安徽,贵州,浙江,江西等省推广应用

重庆的路内停车管理创新起步很早,一度领先全国,也有现成的大数据加物联网智能设备的管理试点现在逐渐恢复人工管理的模式,实在令人费解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说

他认为,重庆市相关部门应进行研究,优化相关收费政策,如取消路内停车管理的承包经营模式,由各级政府或平台公司直接经营,可通过技术服务外包的模式获得建设资金和技术服务,与社会投资者形成优势互补尤其是智能停车系统的无人值守方案,可以降低平台公司直接运营管理路内停车位的难度,停车费收入数据更可靠,管理成本更低,可控性更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