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势连连生猪“咸鱼翻身”?玉米成“香饽饽”后市怎么看?
“近期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大连玉米主合同价两天内上涨100元/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最近,连青菜的价格都高得惊人。”河南郑州粮油超市供应商李俊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10月初,超市纯瘦肉型猪肉的价格还不到10元/斤,现在白猪的价格也没那么低了。
根据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我国粮油生产实现了丰收,国内玉米和进口玉米供应非常充足,更不用说生猪产能和存栏量在2017年已经恢复到较好水平。为什么在玉米收成高、生猪存栏高、农民种菜积极性更高的情况下,上述品种的市场价格却持续走高?
在河南省,新季霉变玉米粒占比较高,降低了有效市场供给。
河南省许昌市老粮商齐志红表示,截至目前,河南生产的新季玉米尚未形成集中上市高峰,9月下旬、10月初河南各地连续阴雨天气,一方面推迟了玉米收获时间,延长了玉米上市周期。另一方面,由于河南省玉米市场普遍缺乏干燥设备,收获的玉米无法在空气中干燥,新季玉米霉变的概率不断增加。
“公司已经准备好了新一季收购玉米的粮仓计划,但在各产区跑了一大圈后,公司决定暂时不收,主要是发霉谷物的比例太高。”齐志宏说,目前大量玉米集中在农民手中,大部分还是以玉米棒的形式存在,没有像往年那样及时脱粒。目前产区农民要么忙着播种小麦,要么外出打工,估计玉米集中上市期会往后推。
据河南金谷粮油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李介绍,由于今年河南玉米生育期雨量充沛,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虽然夏季河南省北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河南省新季玉米产量和总产量仍相对乐观,但玉米品质较差,降低了有效市场供给。
“河南玉米商品率不高,大部分玉米都是自产自销。然而,河南省是养猪大省。新季玉米品质出现问题后,后期必须从外地调入,这对全国玉米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李说,河南及其周边的河北、山东、陕西、湖北五省的玉米市场是一个整体。今年都遇到了降雨多的问题,整体质量下降。目前,品质较好的玉米市场价格正在不断上涨,以反映这些变化。
新年小麦种植受阻,刺激市场形成看涨心态。
“阴雨天气不仅推迟了新季玉米的收获期,降低了玉米的品质,还影响了新一年小麦的顺利播种。”齐志宏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最近正在大力推广郑麦366的种植,主要是因为这个品种适合晚播。
据记者观察,截至10月初,河南省不少玉米地仍是水满为患。10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晴好天气的增多,很多地区的农民开始收割玉米秸秆。目前,一半以上的农田已经种上了小麦。与往年相比,河南省小麦播期推迟了10天左右。
“我们当地大约80%的小麦已经种好了,一些地势低洼的机器还是进不去。”河南省滑县小麦收购商凯奇告诉记者,当地面粉厂的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1.33元/斤,估计年底前会涨到1.40元/斤左右。原因是发霉玉米数量的增加减少了农民对玉米口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农民出售小麦的不情愿。更重要的是,会削弱后期小麦替代玉米的优势。
陕西省玉米贸易商胡银斌认为,小麦价格的上涨趋势不仅会提振玉米价格,还会刺激市场形成看涨心理。关键有三点:一是对新一年小麦播种面积的预测不乐观。第二,在相关机构上调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后,市场甚至觉得小麦库存老化的压力会大大减轻。最近,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包括玉米,糖和咖啡在内的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会下降高达59%。三是除河南小麦播种受阻外,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小麦播种均不同程度受到降雨的不利影响。
东北玉米成为市场的“香点”,市场价格从底部开始上涨。
“过去三天,玉米价格上涨了30元/吨。”黑龙江省巴彦县玉米贸易商老潘告诉记者,三天前他要到处卖玉米,登机价格只有2270元/吨。在他寄出所有样品之前,价格涨到了2300元/吨。
从大连玉米2201合约期货价格走势来看,从10月25日最低价到10月26日最高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元/吨。一直弱势震荡的玉米期货价格为何突然走强?江苏省无锡市玉米期货投资者老陈告诉记者,从新一季玉米产量和需求来看,产需不足的格局没有改变。国内前期玉米现货价格较低的原因是,老麦、老稻替代量巨大,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数量也充足。目前我国许多小麦主产区播种受阻后,市场容易出现看涨心理。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也是世界和中国总产量最高的作物。他的公司在东北三省的主要玉米产区租赁了几个粮库,并计划收购玉米。
胡银斌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调查东北地区的玉米市场。据他了解的情况分析,在前期玉米价格持续下跌期间,很多囤积玉米较多的粮商损失严重。因此,新季玉米上市后,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并不快。从东北地区新季玉米产量和品质来看,是近年来难得的好年景,市场介入的好机会。
山东省玉米贸易商马认为,当地小麦价格接近1.35元/公斤,这不仅支撑了较高的玉米价格,也降低了小麦替代玉米的规模。同时,由于小麦主产区部分田地湿度较高,小麦最终可能无法播种,新一年小麦单产和总产量前景不太乐观。
另据记者了解,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近日表示,北方秋季降雨较多,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的两轮强降雨,给北方秋收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常说“三春不如一秋忙”,而今年的秋雨让秋收异常忙碌。一方面,持续的秋雨导致秋收进度放缓,如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土壤普遍过湿。
规机械下不了地,秋收进度慢。另一方面,秋雨连绵造成了秋收成本增加。为了应对地湿的问题,把丰产的粮食收上来,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的要把稻麦收割机改成收玉米的,有些需要人工来抢收,这些都明显增加了收获成本,如黄渤海地区机收玉米每亩增加成本大50—100元。此外,9月以来的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主要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截至10月19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26%,比常年慢了27个百分点,特别是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播种比常年晚了15天以上。今年晚播麦比例大,晚播麦冬前积温就不足,将导致冬前分蘖减少、个体偏弱、群体偏小,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有的地方农田积水没法排除,可能会错过播期,无法下种。土壤过湿也会加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等病虫草害发生。
“种粮成本增加明显估计也会支持玉米、小麦价格上行。报告指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正面临重大气候风险,玉米和大米市场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齐凯说,今年国内农资价格不停地上涨,特别是化肥价格出现大幅攀升。据了解,1—9月份,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平均出厂价为2279元/吨、3186元/吨、2568元/吨和2696元/吨,同比分别涨了25.2%、30.1%、23.7%和21.3%,涨幅比较明显,推高了今年粮食生产的成本。目前,在煤炭、天然气、硫磺等化肥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明年开春后小麦的田间管理投入肯定仍是增长的。
生猪期价17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4000元/吨
“我现在持有的是生猪期货多单。在国庆假期期间,我发现很多质量稍差点的母猪被大货车大量拉向了南方,在京港澳高速河南段上我看到了不少这样的运输车。母猪都送屠宰厂了,未来的生猪出栏量肯定不会太充足。这就是我持有多单的逻辑。”期货投资者郭辉告诉记者,在今年上半年,一头仔猪的售价高达2000元,而到了8—9月份,养殖户购买饲料时饲料厂则免费搭送仔猪,就这养殖户也不愿意要。这些反常现象的出现表明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再加上当时国内部分超市猪肉零售价跌到了8—9元/斤,很多养殖户与养殖企业已陷入亏损的泥潭,他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到了反转的临界点。
从大连生猪主力2201合约期价走势来看,自9月24日的最低点13365元/吨至10月25日的最高价17470元/吨,17个交易日内的累计上涨超过4000元/吨。而这还是在国内生猪供应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市场心理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与此同时,牛羊和家禽平稳发展,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蔬菜水果量足价稳,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日前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猪生产在二季度已经完全恢复。1—9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同比增长60.9%,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95.2%。今年1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连续8个月回落,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也没有出现猪肉价格反弹。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9月份全国养猪场亏损面达到76.7%。从6月份开始,有关机构就引导养殖场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有序安排生猪出栏。7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增长势头,环比连续3个月减少。当前一些养殖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采取“十头母猪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育肥猪提前十天出栏”等措施,对于企业减少亏损和行业去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猪价在国庆节期间见底之后出现持续上涨,累计反弹幅度已经比较大,预计未来将进入振荡期。一方面,气温下降和猪肉处在低价区刺激了消费,促使国内居民及时制作猪肉食品,提振了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有关机构大量收储正在显现效果,再加上投资机构的看涨心理渐浓,共同造就了上涨行情。不过,猪价过快上涨已消化了利多因素的作用,在当前生猪存栏量较高的情况下,养殖户及养殖企业随时会推出育肥猪,且加大存栏量,再加上消费需求增长趋缓的概率较大等,预计年底前市场价格会趋稳。
在猪价大幅反弹的背景下,饲料原料价格何去何从?以下是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的观点:
“十一”长假过后,国内多地猪价不跌反涨。生猪期货主力2201合约在连续7个月下跌后,在9月24日开始企稳反弹,并连续收阳。10月25 日生猪期货主力2201合约触及涨停,期价反弹至17470元/吨,较9月24日的价格低点13365元/吨,反弹4105元/吨,涨幅30.71%。
与国内生猪期价持续反弹表现不同的是,国内生猪养殖的主要饲料产品豆粕和玉米期、现货价格延续振荡偏弱表现。对此,市场普遍预期因三季度养殖端的上市公司大幅亏损,生猪养殖行业在四季度去产能的进程还将持续加快。如果2022年春节后肥猪集中出栏,生猪存栏逐月下降,那么国内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消费将跟随下降,进而影响下游养殖及饲料企业备货热情。
冻肉收储政策利好,猪价上涨
10月份,受到国家冻肉收储政策的利好因素影响,国内生猪期、现价格联动反弹。9月末,我们在辽宁台安地区进行生猪及饲料养殖调研,当时也是中秋节后猪价最为悲观的时候。在2021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下跌的利空情绪影响下,养殖户对于国庆假期后的猪价预期更为悲观。
“十一”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内生猪期价不跌反涨,当日生猪主力2201合约上涨2.49%。在其后的几个交易日,生猪期价延续反弹。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因国庆节后生猪价格超预期反弹,和节前悲观情绪达到峰值有很大关系。“十一”前因担心节后猪价继续下跌,养殖户节前积极出栏,这导致节后标猪出栏量减少,且春节前二次育肥量增加,国家冻肉收储3万吨成交火爆,以上因素都是促成猪价短期反弹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四季度长周期的时间来看,春节前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还将维持高位,国内五大猪企9—12月生猪出栏总量创历史单月新高,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的单月屠宰量也将在四季度进入峰值。这说明生猪市场在四季度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仍在持续释放,猪价以倒V形态走出底部行情的概率依旧较低。。
华北玉米延迟上市,玉米反弹
10月初华北降雨天气导致玉米品质下降,上市延迟。10月中旬,华北玉米上市进度仍慢于历史同期,深加工企业上调玉米收购报价,玉米现货反季节上涨。农业农村部10月中旬公布数据显示,本月预测我国2021/2022年玉米单产和总产均小幅下调,玉米产量为2.71亿吨,较上月下调85万吨,比上年产量增加1000万吨。单产下调主要考虑9月以来的持续阴雨天气对华北夏玉米单产和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东北中北部地区的水热条件总体较好,初霜较常年同期明显偏晚,有利于玉米产量的形成。在华北玉米收割延续的情况下,今年东北、华北玉米上市期间也将面临农户惜售的情绪,上市初的涨价不利于供应期现货市场有效流通。
消费市场方面,猪企公布三季报,上市公司大幅度亏损。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生猪存栏维持高位,猪价延续下行。春节后在养殖亏损利空因素影响下,生猪存栏逐步下降。深加工市场方面,在玉米原料供应紧张、环保限电等因素影响下,深加工行业开机率维持低位。2021年上半年玉米淀粉行业持续亏损,淀粉行业开机率降至历史低位。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全年淀粉行业开机率维持在50%附近的低位水平,较去年下降10个百分点。四季度玉米处于集中收割期,天气仍是影响玉米收割及阶段性供应的首要因素,现阶段延迟上市导致阶段性供应收紧,玉米期、现价格反弹。
USDA报告利空兑现,豆粕低位振荡
10月USDA供需报告超预期利空,美豆价格跌至1200美分/蒲式耳一线。10月报告预计美国2021/2022年度大豆单产为51.50蒲式耳,较9月报告增0.9蒲式耳。大豆收割面积预估为8640万英亩,较9月报告持平。2021/2022年度大豆总产预估为44.48亿蒲式耳,高于9月预估的43.74亿蒲式耳。10月报告中美豆单产、总产大幅提升,美豆年末库存达到3.20亿蒲式耳,较9月报告的1.85亿蒲式耳增加1.35亿蒲式耳,库存超预期利空,再次确认2021/2022年度美豆丰产的基调。随后,国际豆类市场关注焦点转向需求和南美新作主要是巴西大豆播种。目前巴西大豆播种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市场对新作产量保持乐观态度。
“十一”假期结束后,油厂反馈豆粕走货进度放缓。“十一”假期前,饲料企业为补充假期备货,加大订单采购,“十一”假期后因下游需求表现不及预期,豆粕采购企业提货速度放缓。我的农产品跟踪数据显示,第38—40周豆粕累计压榨量为471.06万吨,较去年同期633.06万吨减少25.6%,较五年同期均值539.74万吨减少12.8%。
国内豆粕市场一方面受到国际市场美豆原料供应端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下游养殖需求牵制。“十一”长假过后,国内豆粕在美豆下行压力下,豆粕期价跳空下行。随后,在油脂强势拉升的影响下,豆粕延续偏弱表现。10月中旬开始,国家多部门联合打压高煤价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期货市场中的煤炭、化工、油脂等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处于价格洼地的生猪、豆粕、玉米等商品关注度上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