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未来一年银行面临的头号风险
要想更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绿色领域,业务创新非常重要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黄金委员会副主任马先锋在CSTD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说
自中国去年9月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资本市场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表现出极大热情。
首先,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保险,绿色基金不断发展成熟日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成立,注册资本885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2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一,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过1.2万亿元,国内拥有ESG主题概念的基金超过240只,规模达3500亿元
为积极配合二氧化碳排放高峰碳中和工作,今年2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券交易所相继推出碳中和债券今年上半年共发行碳中和债券111只,发行规模1206亿元,占电力行业比重6%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测算,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所需的资本投资规模在15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之间,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CSTD峰会期间,毕马威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张勋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对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双碳为银行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控制气候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和披露气候风险
中国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在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圆桌讨论会上指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许多银行报告称,现在绿色资产稀缺,金融机构希望提高绿色信贷的比例目前绿色信贷的比例是9%到10%,这个很难提这需要政策指导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而流动性较强的证券化业务还比较薄弱,包括绿色股票,绿色基金和VC等,发展速度都不算太快要想盘活现有资产,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绿色领域,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至关重要
亚太地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李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可以设计与碳减排能力挂钩的绿色信贷产品,对履行义务并实现自身减排减污减碳的企业降低信贷利率,对未履行义务的企业调整利率,从而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日前,全球最大的中国碳市场开业李京认为,金融机构可以依托碳市场创新碳金融产品一方面,欧盟碳市场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值得借鉴,欧盟碳市场碳期货交易量占碳市场交易总量的90%以上中国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际碳市场的成熟经验和产品,探索碳期货,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碳金融产品
气候变化是未来一年银行面临的头号风险。
可是,在双碳目标下,银行业本身也面临着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制定发布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MPA在内的相关银行绿色金融考核标准张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银行非常重视绿色金融绩效评价方法的监管,24家主要银行由央行评估,地方法人银行由央行分支机构评估目前发展水平差异主要在局部地区,部分绿色金融发展阶段相对初级,业务布局相对落后的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评估压力和风险
银行业必须加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和应对区域性银行和中小银行规模较小,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极端影响,但也因为规模较小,低碳转型难度较小李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安永和国际金融协会对全球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年度调查,气候变化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近一半的银行首席风险官认为气候变化是未来12个月的头号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李京建议,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银行业可以测算全行碳排放,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和短,中,长期脱碳路线,开展环境气候风险评估,实施环境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管理环境气候风险暴露,梳理内控和银行业贷款存量项目,探索制定与碳排放挂钩的信贷政策,管理组合碳足迹。
一,金融广告合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