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注重便捷舒适的体验大学生旅游消费有哪些新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作为Z世代,大学生旅游消费有哪些新特点日前,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与各智库——新出行研究院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大学生出行方式调研暨大学生顺风出行研究报告》,揭开大学生出行消费新画像
《报告》显示,在消费理念上,大学生已经开始在注重性价比的基础上注重便捷舒适的体验,愿意为情怀买单,将绿色环保作为消费选择的重要参考,在寒暑假和招聘旺季,高校向公司等办公场所下单的比例较高。
大学生注重便捷舒适的体验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支配地位明显增强,每月1000元—2000元和2000元—3000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占58.76%和18.73%,占比接近80%。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每月乘坐出租车/汽车出行1—10次的比例分别为57.57%和60.16%,两者均在60%左右可以看出,四轮旅行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同时,每月打车11—20次,大学生打车21—30次之和为11.75%,每月打车11—20次,大学生打车21—30次之和为16.54%
同时,大学生对成本控制有明显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当距离为50—100公里时,48.41%的受访大学生接受50—100元的票价,而只有25.3%的受访大学生愿意承担100元以上的票价这说明伴随着城市出行距离的增加,大学生的价格敏感度开始增加
对于100公里以上的长途旅行,票价的心理接受水平为50——大学生100元和100元的比例分别为17.93%和64.74%,说明大学生在跨城市旅行时,倾向于在合理涨价的范围内寻求更方便,更舒适的出行方式。
这趟旅程是一次互助之旅,分享途中的空座位车主在路上分摊油费,这不是为了盈利因此,考虑到效益,体验和效率,它更经济,更符合大学生的出行需求
超过40%的受访者认同绿色低碳
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搭便车不仅仅是便宜大学生在顺风车三大功能特征中占比分别为42.64%,35.66%和29.46%,一站式直达无需排队,比高铁飞机即时性更高,个性化需求可与车主灵活协商
同时,大学生对遇见有趣的车主或朋友,让出行体验更愉悦,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认知分别占39.92%和29.84%,表明大学生在出行消费中注重精神体验和情感认同。
另一项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在对大学生搭便车感受的调查中,42.26%的大学生认同搭便车是绿色低碳的这说明搭便车的绿色本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也说明当代年轻人的环境责任意识越来越强
放学后,我喜欢带着风进行短途跨城旅行
在过去的认知中,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在学校周围和城市里,很少有跨城市的出行从过去一年的大数据来看,与寒暑假跨城顺风出行的低谷期相比,在校大学生跨城订单占比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区间
如今,大学生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校期间也有很多跨城市的旅行例如,跨城市旅行,学术研究,实习,面试和回家都可能选择使用跨城市骑行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开学或放假回家后,选择乘车的比例为23.51%。特别是当从许多地方中心城市到周围的县,乡,镇和村庄旅行时,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在赶火车/飞机的场景中,有25.3%的大学生选择乘车,说明乘车在即时性,准时送达性等方面正在被大学生认可,经济性特征进一步增添。
但在相约朋友同城休闲娱乐的场景中,大学生选择搭便车的比例仍达到15.74%这些场景大多是提前规划好的,学生和朋友同学一起去的比例高,顺风车的性质可以更好的满足这部分出行需求
在业余时间,大学生喜欢在城市里的什么地方兜风嘀嗒乘车大数据显示,就休闲购物而言,大学生最爱去万达广场,其次是欢乐城,在28个热门城市中,共有30个,7个Top40乘车目的地
就娱乐目的地而言,欢乐谷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在28个热门城市中,排名前40的目的地有6个此外,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休闲区也深受大学生欢迎,如合肥的三河古镇,济南的李宽,昆明的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等
我更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散步
嘀嗒大数据中一个有趣的发现,寒暑假期间,虽然高校搭便车订单总量处于低点,但公司等相关办公场所订单占比最高,2月和6月分别为9.3%和8.8%。
同时,每年的11月和5月是公司订单占比的两个高峰这两个时期是大学生就业秋春季招聘的尾声,很多大学生开始搭顺风车去公司面试工作或者开始实习
《报告》发子弹
现,影视艺术类,外语类,师范类高校的顺风车出行活跃度排名集体靠前,如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分列第一,第三和第六。
根据嘀嗒顺风车大数据,大学生多人乘车的占比为30.13%,相比非大学生多人乘车占比23.21%,高出近七个百分点,体现了大学生更愿意多人顺风同行。
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大学生的拼车方式呈多样化从调研统计看,在不同出行场景下,大学生对路边挥手打车,App即时叫车或App提前约车的拼车出行意愿,分别达到35.69%,48.32%,46.30%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